文章: 第十四話:『一切都不上不下的我,能做的就是製作動畫(後編)』
第十四話:『一切都不上不下的我,能做的就是製作動畫(後編)』
緊接上一篇,接下來寫後半部分。
此外,對我影響深遠的是某首樂曲。那就是藝術家瀨戶龍介的專輯《五六七》中的《須佐之男命》,這是一首融合了日本傳統音樂和搖滾的前衛音樂。它講述了須佐之男命的故事,其中還包括了討伐八岐大蛇一幕。這首歌和音樂讓人聽了就能浮現出畫面。
在高中時期,我在收音機聽到了這首歌,後來在電視上也看到,和樂器和電結他的音色對我來說非常新鮮。實際上,我記得在20歲的時候,在新宿的唱片店找到這張專輯時,十分高興。不過,這張專輯並沒有被製作成CD。所以,我將唱片數碼化,現在以MP3格式來聽。不過,《五六七》的英文版是有CD的,所以我很自然地就買了這張專輯。老實說,我希望現在還能推出日文版的CD。
自高中時代以來,我一直喜歡中西融合的音樂。或許正因為如此,我在製作《舞-HiME》時請了梶浦由記來負責音樂。而志方晶子為《CROSS ANGE 天使與龍的輪舞》所創作的背景音樂也帶有民族音樂的風格,充滿了和風。這果然是我最喜愛的風格。
看來,「須佐之男命」不僅在音樂方面,而且在故事和角色中,也成為了我在自己創造的想像中喜愛的事物。從2004年開始接觸寶塚劇場,當我看雪組的公演《須佐之男》時,發現它與我高中時期的想像非常接近,這讓我感到驚訝。主演須佐之男的朝海光在我眼中真的就像須佐之男本人!
此外,八岐大蛇的呈現方式讓我不禁讚嘆。舞台上出現了一位美麗且妖艷的美青年,這其實是八岐大蛇化身而成的青年。當他恢復本來面貌時,舞台上大約有30到40名演員手持大扇子進行群舞。這些隊形表現了八個頭和脖子的動作,而扇子看起來則像是有鱗片的龍的身體。這是舞台特有的展現魅力方式,但當我思考如果將其動畫化時,這些展示方式會非常有用。
雖然我喜歡主人公須佐之男命,但其實我也非常喜歡作為敵人的大蛇,也就是「龍」。當然,我也喜歡升龍和降龍,甚至喜歡寺廟裡的鳴龍圖。因此,我對龍脈也很感興趣。在製作《Outlaw Star》時,我非常興奮地參與了以宇宙龍脈為主題的設定。我也喜歡西方的龍,尤其是三頭龍。
順便一提,在《電童》的最後一集中出現了類似於七頭龍的敵人。而在《Cross Ange 天使與龍的輪舞》中,有一個男性角色變成了龍,這部作品講述了龍獵人女孩們的故事。
我對日本神話的喜愛始於須佐之男命。從那時起,我開始閱讀《古事記》和《日本書紀》,這是我高中時期的事情。動畫方面,東映動畫製作的劇場版《頑皮王子大蛇退治》中,騎著天馬天早駒的須佐之男在空中戰鬥並擊敗八岐大蛇的場景,非常值得一看。我在高中時期看電視播放這部電影時,真心覺得很厲害。順便提一下,宮崎駿先生也參與製作這部作品。
相比於國外的硬科幻,我更喜歡日本的科幻。這單純是因為在不同的文化、環境和宗教下,我無法理解更難的科幻小說,我的閱讀理解能力不足。
與科幻一樣,我也讀過希臘神話、印度神話和北歐神話,但我還是最喜歡日本神話。雖然不太好意思公開承認,但我也喜歡閱讀被認為是偽書的神話和描述古代日本的《竹內文書》、《富士文書》和《九鬼文書》等,這些我都當作幻想小說來看。此外,作為青森縣出身的人,我也將《東日流外三郡誌》當作幻想小說來閱讀。
另外,我在小時候讀過永井豪的《魔王但丁》,對我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。這部作品讓我對神與惡魔的定義有了許多思法。我也非常喜愛石川賢的《魔獸戰線》,我有初版的單行本,是我心靈的聖經。
從這些作品中,我感覺到它們在告訴我:「不要盲目相信眼前的事物!」以及「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!」這些成為了我思考方式的根源之一。
此外,我在中學時期也讀過不同小說,光瀨龍的《百億的晝與千億的夜》,這部小說在我多愁善感的時期,與《魔王但丁》一起對我的思考方式產生了很大的影響。這部小說的改編漫畫由漫畫家萩尾望都所繪,漫畫也非常精彩。
這部小說和漫畫描述了在遙遠的未來,56億7千萬年後,彌勒會來拯救世人。然而,從現實角度來看,那時太陽將膨脹成紅巨星,地球會因過於炎熱而導致生物滅絕。因此,這樣的未來似乎不存在救贖。這讓我思考,這裡所說的救贖到底是什麼呢?我在中學時期就開始思考人類的終末、地球的終末以及太陽系的終末。雖然我理解到從人類的壽命來看,思考那麼遙遠的未來似乎沒有意義,但我仍然會思考這些無法得出答案的問題。
此外,我從中學時期開始閱讀的月刊雜誌《漫畫少年》(1976年~1981年),裡面的漫畫也對我產生了很大的影響。竹宮惠子的《奔向地球》是我非常喜愛的作品之一,這部作品讓我對人類種族的進化有了許多思考。
回想起來,在小學高年級時,我和朋友會在筆記本上畫漫畫,並傳給幾個朋友看。包括我在內,好似大約有3個人畫漫畫?坦白說,除了我之外的兩個人的漫畫都畫得很好。我在分鏡、故事和繪畫上都很拙劣。如果我畫得好,我可能會成為漫畫家,但事實是我畫得很糟糕。
在中學一年級的時候,班主任的女老師和全班寫交換日記。現在回想起來,我覺得那位老師當時應該很辛苦。當時,我每天都會在日記中寫下發生的事情和自己的想法。過了一段時間,我開始寫一些科幻短篇小說。我不記得具體寫了多少篇,可能有20到30篇吧。不過很遺憾,那些日記本現在已經不在我手上了。
我也曾經嘗試過寫長篇小說,但沒有成功。所以,我也沒能成為小說家。對不起,我沒能做到。是的,儘管有很多想法,但我無法長期堅持寫作,也無法走上專業的道路。即便後來來到東京,進了攝影專門學校,我也發現自己缺乏成為專業攝影師的天賦。
在我20歲左右的時候,我經常在想自己應該做什麼工作?我適合做什麼?雖然我想把自己喜歡的事情當作工作,但我也明白這並不容易實現。那是一個充滿夢想和希望,但也不得不面對現實的時期。我苦惱著該如何邁向未來。
從專門學校畢業後,我在西荻窪的一家小型照相館打工,工作了大約半年。在這段時間裡,我努力思考,並跟隨看到的光芒前進。最終,我覺得動畫工作看起來很有趣。
雖然電影、電視、錄影帶行業對我來說並沒有太大的吸引力,而喜愛閱讀漫畫的我,也曾考慮過出版業,但我覺得從局外人的身份閱讀漫畫更讓我快樂。當時,遊戲行業才剛剛起步,我也還沒有接觸到相關的消息。
小時候看的動畫,尤其是富野由悠季監督、宮崎駿監督、出崎統監督製作的動畫,對我來說散發著光芒。某天,我在書店裡看到日刊打工新聞上,刊登著日本動畫公司招募製作進行的廣告。咦?這不就是宮崎駿監督的《高立的未來世界》的製作公司嗎?這讓我提起幹勁,於是我打電話給日本動畫公司,參加了面試並進入了公司。
在宮崎駿監督的指導下,我在吉卜力工作室參與了《天空之城》的製作進行。最終,我來到了有《高達》導演富野由悠季的日昇工作室,從事製作進行的工作。然而,有趣的是,我在日昇工作室並沒有參與《高達》相關的進行工作。這是一件令我非常遺憾的事情。
為什麼我能夠進入那些製作我喜歡看的動畫的製作公司呢?為什麼我能進入那些導演所在的公司呢?其實,我從來沒有想過一定要進入那些公司。那感覺就像它們自然而然地出現在我面前,我就這樣進入了那些公司。
是內心深處的願望在呼喚我,還是我在不知不覺中向它們靠近?這是偶然中的必然嗎?無論如何,從21歲到現在63歲,我一直在從事動畫工作。我沒有「畫漫畫、寫小說、做演出或當導演」的才能。
但我突然明白了:正因為我無法拍攝,無法寫作、無法畫畫,所以我應該讓那些才華橫溢的頂尖人才來做這些事情。於是,我成為了一名製作人,而且能繼續做下去。我終於找到自己應該待的地方和應該做的事情。現在回想起來,我認為「喜愛」某件事情是很重要的。
但更重要的是,「繼續做下去並且不厭倦」。工作就像米飯一樣。每天吃米飯也不會厭倦,吃了幾十年也不會膩。即便我現在63歲了,我也從未對米飯感到厭煩。我覺得每天持續做一件事情並且「不厭倦」是非常重要且有意義的。幸運的是,我找到了這樣的事情。
那就是「動畫之道」。
此外,就像「三歲定八十」這句話所說的那樣,童年時看過、讀過、思考過的、喜愛的神話、故事、音樂等,成為了我製作動畫的動力以及企劃的靈感。而正因為我「做不到!寫不出!畫不來!」,所以我養成了客觀觀察的習慣。我覺得這種客觀的視角使我適合擔任製作人。雖然走了一些遠路,但現在回想起來,那些都是有意義的經歷。
世上有成千上萬種工作,從中選擇適合自己的工作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。而且,不親身體驗那份工作,你也無法知道它是否適合自己。此外,不僅是自己的意見,父母、朋友、前輩等的客觀意見也是重要的參考因素。
如果這篇文章的前後編能夠對年輕人有所幫助,我會感到非常高興。
追記:
從今天開始,YouTube頻道「古里製作人動畫之路」也正式啟動,不妨訂閱並觀看最新影片。
🔻鏈結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channel/UC_jrvVljSFUhGmxpCvYuq5A
🔻古里製作人照片集
古里尚丈
出生於1961年5月3日,青森縣人。
1982年加入日本動畫,擔任製作進行。1985年於吉卜力工作室參與「天空之城」的製作進行。1987年加入Sunrise,參與了「伙頭智多星」、「勇者系列」等動畫的製作進行、設定製作、製作總務和助理製作,從「高智能方程計SAGA」開始擔任製作人。製作了「星空武俠」、「GEAR戰士電童」、「機甲露寶」、『舞-HiME』、『舞-乙HiME』等14部原創動畫。
2011年2月,創立了企劃公司株式會社Odd Eye Creative。在「神之謎題」和「CROSSANGE天使與龍的輪舞」中擔任企劃及製作人。協助「少女☆歌劇 Revue Starlight」的企劃,並擔任「金剛戰神U」的助理製作。目前正參與遊戲製作等,並準備新企劃。
留言
此網站已受到 hCaptcha 保護,且適用 hCaptcha 隱私政策以及服務條款。